面對孩子的無理情緒家長該怎么做?
大街上、商場里,我們總能看到孩子哭鬧的身影,也總能見到家長們那千篇一律的處理方法:
一個小男孩指著柜臺上的玩具:“媽媽我想要這個機器人。”
媽媽:“家里那么多玩具,要什么機器人,回家!”
孩子:“不!我就要那個機器人!”(開始有哭腔)
媽媽:“怎么那么不聽話!你有多少玩具了,還買!走!”(開始拉扯孩子離開)
孩子見狀,開始掙脫,并順勢坐在地上。
媽媽頓時提高了聲音:“你看看周圍這么多人!不嫌丟人啊!快起來!”
孩子見媽媽情緒激動,開始大聲哭起來:“我不走!”
媽媽開始煩躁,一把拎起孩子,在眾人的目送下,將嚎啕大哭的孩子帶離。
這種情景于生活中早已司空見慣,但司空見慣并不代表它是正確的、合理的,相反,這對于家長與孩子的情商發展都會產生負面影響。
我們常說:父母之愛高于天、深于海。
但也有人說,無條件的愛真的很難——即便是父母對子女。
細思之下,不無道理。
想一想,當面對孩子的情緒時,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?
大庭廣眾,孩子這樣鬧,太丟人了!
孩子哭了,我搞不定,這么多人看著呢!
怎么辦,能讓孩子先別哭就好了!
……
這是不是你的心理活動呢?
你處理孩子的情緒,出發點只是不想讓孩子哭、不想讓孩子鬧,因為你怕丟人,你在意別人的眼光。
可是你有想過孩子的心情嗎?
我現在就是很難過,就是有情緒了,就是想發泄,就是想大哭,就是想求安慰……
我為什么要立刻停止哭泣?為什么連哭都不能哭?為什么人多我就不能有情緒?
為什么
……
對啊,為什么?
當孩子剛出生時,為人父母的我們喜歡凝視孩子、看著(聲調分別讀作四聲和輕聲)孩子,而孩子長大之后,我們對于孩子的態度慢慢變成了看著(聲調分別讀作一聲和輕聲)孩子。
我們總是時不時的看看孩子是不是在認真寫作業,是不是不專注走神了……
我們愈發習慣于關注孩子的言行,卻一度忽略了孩子的內心世界。
是的,無條件的愛真的挺難的,這是無可厚非的。
但說到底,當面對孩子的情緒時,我們之所以會言行不妥,全然是自身情緒波動的結果。
因此,要想更加接近“無條件的愛”,首先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緒,只有冷靜的情緒才能呈現出合理、合時宜的言行,才能促成有效溝通,融洽親子關系,找到圓滿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齙牙兔兒童情商樂園
齙牙兔兒童情商樂園,專注于0-15歲兒童情商教育,以丹尼爾格爾曼的情商理論為基礎,引入國際SEL兒童社會情緒能力發展計劃,旨在提供科學系統的課程,提供正確的觀念和知識,進而塑造在自我形象,情緒管理,競爭力,挫折抵抗、責任感、獨立性,自律及人際關系的科學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