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晉中園】《瞧,不用手也行——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》
在這節課中,齙牙兔姐姐通過“數字王國暢游記”和“解救寶石”兩個環節,讓孩子們知道——我可以有計劃地解決問題,不僅教會孩子們強化使用觀察力、想象里、創造力和記憶力四個小精靈工作,也鍛煉了孩子們運用感官寶貝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對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抗挫力,也是一種不斷強化和培養。
本節課是探索類課程的最后一次訓練,重要討論如何多元地解決問題。多元思維的訓練可以讓孩子們在處理問題時可以想到多種解決方法,從而讓他們愿意嘗試,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退縮。在任何時候, 解決問題是可以有很多種方法的,用一種方法解決可能是一種結果,用另一種方法又可能是另一個結果。當然,從不同的角度想,可以同時解決一個問題。
父母策略——做個“懶惰”的爸爸媽媽
孩子是我們的未來,他們將獨立地面對未來的社會,獨立的面對一切的問題。我們不能給予孩子未來的一切,能給予孩子的只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;當我們真正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時,就等于給予了孩子未來的一切。
1.懶惰的爸爸媽媽造就勤快的孩子
當孩子身心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,他們已經具備了自己解決問題的生理和心理條件,家長如果剝奪了孩子的鍛煉機會, 就會在無意識中扼殺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所以,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放開手腳,做個“懶”人。凡是孩子自己的事,放手讓他獨立去做。
比如說,讓孩子自己穿衣服,也許孩子會把扣子系得亂七八糟,但是只有孩子有了第一次的亂七八糟,才會從中汲取經驗,才會系的更整齊。
2.鼓勵孩子社會實踐
國外許多家庭,在假期時都鼓勵孩子出去打工,體驗生活的艱辛。到來一定的年齡,就讓孩子去獨立生活。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,孩子經受了實踐的鍛煉,逐漸具備獨立的意識和能力。
3.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
要想讓我們的孩子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,我們應解放思想,放手讓孩子獨立分析、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,而不是消極的等待。比如說,讓孩子自己選擇穿什么衣服;當遇到與小朋友打架時,讓孩子自己去處理,在遇到有關孩子的事情上要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見。或許在此過程中,孩子會做的不太恰當,但是就是在這些小事的處理過程中,孩子才漸漸成熟起來。家長要引導孩子獨立思考、勇于實踐,幫助他們不斷成長起來。
在我們的生活中,有很多解決問題的機會,家長應鼓勵孩子獨自面對。父母都有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,那就應該有促使孩子成長的實際行動,要給予孩子機會,讓孩子真正地去解決問題。
家長朋友們不妨從今天起嘗試一下:每天引導孩子解決一個問題用三種以上的方法,堅持21天,相信會有驚喜的發現哦!!!